本文目录一览:
- 1、网警能看到微信聊天内容吗
- 2、微信私聊网警能看到吗
- 3、微信说不看你微信,网友呵呵了;但真正的问题是……
- 4、微信用户违反网络安全法会怎么样?
- 5、微信聊天记录,腾讯后台工作人员能看到吗?
- 6、微信真的不会保存聊天记录吗?《网络安全法》给出了答案-
网警能看到微信聊天内容吗
法律分析:网警不能监控微信聊天记录,网安部门也就是俗称网警,是没有办法直接查到聊天记录的,任何扬言或者号称网警可以查到聊天记录的“网警”都是错误的说法。因为无法查询的到,也就不存在查询的流程。
微信软件可以监控他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和语音信息,但是对于警察而言,通常情况下警察是不会去监控普通人的微信记录,一旦需要对某一人物进行监控,也会走相关的法定程序,之后才会监控该人物的相关软件和行为。
法律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第五条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行下列行为:
(一)故意删除或者改变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避免删除或者改变的除外;(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明知或者应知未经权利人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四十一条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微信私聊网警能看到吗
网警是没有办法直接查到你的聊天记录的。 1、在 犯罪嫌疑人 的电脑和手机已经被网安部门扣押,并得知账号密码的情况下,为进行 证据 的固定,可以用专业的软件查看。 2、删掉的聊天记录也是没有办法恢复的,除非嫌疑人自己做了备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 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微信说不看你微信,网友呵呵了;但真正的问题是……
近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在一个新年论坛上说:“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透明的,没有任何隐私和信息安全。”并说出自己的担忧:“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随便看。”
这话真是道出了网友们的心声,网友纷纷表示赞成。1月2日,微信官方平台“微信派”发表声明回应说,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并保证,“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微信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微信到底留不留、看不看你的聊天记录,做不做大数据分析呢?有网友找出了2017年12月6日马化腾在全球财富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腾讯通过十亿张照片的大数据,已掌握几乎每个中国人的长相变化,能预测未来样貌。”他还强调:“腾讯有一个更强大的能力就是,几乎掌握了每个中国人过去十几年来的面容变化,因为很多人从年轻开始,就一直在腾讯的平台上传照片。所以,甚至可以预测其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可见,网络是有记忆的。在网络上,凡有活动,必有痕迹,凡有言语,必有回音,而且它的记忆是准确、廉价的。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不小心网络会打脸的哦!
其实,微信派的声明也留了个暗道、机关,可能是为了免得以后被打脸吧:“微信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不错,可能普通员工没有权限看我们的微信,也有可能人家根本不屑于看我们的微信,但是如果有理由、有权限的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看了呢?
近年来,大数据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据预测,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未来5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接近5万亿元。
大数据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网络技术、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社交、休闲购物……几乎所有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每一次网络动作,你都会在网络空间留下了一点信息。信息积累多了,你的画像就出来了。真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时候,人们的信息其实是在网上裸奔。
李书福的话,道出了人们对于已经来临的大数据时代的普遍担忧。但是,社会生活网络化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但也不必逃避,除非你想做本·拉登。关键是要合法合规地使用好大数据,保护好用户的隐私。
2017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2012年12月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奠定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的基础。今后,必须遵循依法治网的基本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一决定”,一方面是要对泄露信息的行为加以严惩;另一方面,要将信息保护落实到公司治理、公司文化中,在网络空间构建必要的秩序,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
微信用户违反网络安全法会怎么样?
经历两年时间的立法过程后,《网络安全法》终于正式生效。
两年前我读过发布的第一版草案,和草案相比,现在的正式版在细节上精确了不少,比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和不同场景、违反的处罚金额等等。但它仍然是一部不完整的法律,因为有许多没有定义、含糊的地方。
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在昨天答记者问说,《网络安全法》的配套法规制度标准还在抓紧制定中,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办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等。
目前来看,已生效的《网络安全法》会带来什么变化呢?第一个变化可能是实名,中国互联网上的每一个可发布信息的角落,只有验证了你是谁后才能提供服务。
几乎所有网站都需要你提供身份信息
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真实身份信息”,一般指姓名+身份证号,目前有一些网站用手机号作为身份信息,不确定这样的做法是否行得通,虽然按相关规定手机号确实是实名的。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企业不得收集与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但按上面这条的意思,真实身份信息是任何一家国内经营企业可以且有必要收集的。
我对自己身份证号的隐私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你需要时刻关注网上的个人身份信息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微信聊天记录,腾讯后台工作人员能看到吗?
微信聊天记录官方可以看到的。虽然腾讯工作人员可以看到用户的聊天记录,但是腾讯公司是有明确规定禁止工作人员出现这样的行为的。
一般情况下,腾讯在用户隐私方面设置有保护协议,用户的聊天记录都是看不到的,哪怕是腾讯工作人员也没有这个权限去查看。微信有专门的审核团队,也就是说只有在被举报之后,负责这一块的腾讯工作人员才能看到被举报后的聊天记录。没有出现举报情况的话,所有用户的聊天记录,不管是谁,都是没有这个权限去查看的。
微信真的不会保存聊天记录吗?《网络安全法》给出了答案-
微信作为中国体量最大的聊天工具,它的安全性关乎十多亿人的隐私安全。那么到底微信会不会保存聊天记录呢?
有人认为不会,因为目前微信用户已经超过12亿,如果聊天记录全部保存,数据量过于庞大。实际上,文本信息数据量是很小的,以小说为例,一部百万字小说大小只有几MB,比起视频网站,文本消息简直就是小儿科。
也有人认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的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还有第二十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并留存网络日志信息,并保存不少于6个月。
由此可见,微信一定保存了用户的聊天记录。
但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前者特指从事新闻、出版及电子公告信息服务提供者,微信显然不是。网络日志指的是类似微博的东西,亦或是程序运行记录,而不是聊天日志,跟微信也没什么关系。
到底微信会不会保存聊天记录呢?
根据微信官方的答复,微信不会保存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微信官方在回复人民法院调查函的回函中,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之前,这种“自证清白”的做法,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广泛认可。在《网络安全法》颁布之后,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网络安全法》全文共有6处提到关于信息保存的规定。其中有两条与微信是否应当保存聊天记录有关:
1.关于不得违规收集信息的规定
显然,用户聊天记录与微信所提供的服务无关,微信无权保存用户的聊天信息。只要保存用户聊天信息,就属于违法行为。
2.关于传输违规信息的规定
也就是说,对于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微信应当保存有关记录,否则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甚至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处罚。
从这两点上看, 微信的确不会保存普通用户的聊天记录到服务器中 ,但一定有类似敏感词过滤的算法或者敏感词库,一旦聊天信息中出现这些 涉嫌违法犯罪 的敏感词,就很有可能被保存到服务器中,作为违法犯罪的证据。因为这样做,才符合《网络安全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