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木马一词最初源于哪国神话?
木马一次最初源于《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木马。
《荷马史诗》的特洛伊战记,故事说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十年后仍不能得手,于是阿迦门农受雅典娜的启发:把士兵藏匿于巨大无比的木马中,然后佯作退兵。当特洛伊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内时,高大的木马正好卡在城门间,进退两难。夜晚木马内的士兵爬出来,与城外的部队里应外合而攻下了特洛伊城。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是在古希腊传说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特洛伊沦陷。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特洛伊木马也是著名电脑木马程序的名字。
另有特洛伊木马“Greek gift”一词意为“害人的礼物”,就来源于这场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故事背景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阿伽门农决定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攻战10年未能如愿。
主要经过
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计,让迈锡尼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退回国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当作战胜品拖进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酣歌畅饮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迈锡尼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
现在多指计算机病毒
木马(Trojan),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另一个是被控制端。木马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传说(荷马史诗中木马计的故事,Trojan一词的特洛伊木马本意是特洛伊的,即代指特洛伊木马,也就是木马计的故事)。“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主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主机。木马病毒的产生严重危害着现代网络的安全运行。
蠕虫病毒和木马病毒是“一家人”吗?
蠕虫病毒“WannaCry”(永恒之蓝)从周末开始蔓延至今,共造成全球150多个国家“沦陷”。在中国,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遭受影响,且众多高校也纷纷中招。操纵病毒的黑客通过锁定受害者电脑文件来勒索用户交赎金。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世界各大网络安全公司纷纷出手,为用户提供包括填补系统漏洞在内的各类防护措施。
然而,威胁网络安全的元凶远不止蠕虫病毒一类。细心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在大部分的网络安全防护软件中,“查杀病毒”和“扫描木马”往往存在于两个功能区。其实从广义上来讲――木马是病毒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木马在“病毒圈”中的地位为何如此之高?此次爆发的蠕虫病毒和它又有什么区别呢?
漫画作者:张佳兴
从中毒者“第一人称体验”出发,“木马”与“蠕虫”二者的区别很明显,用比喻说明:一个是小偷――专精“巧取”;另一个则是强盗――善于“豪夺”。
“木马病毒”之名源于古希腊传说“木马计”的故事: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伊不下,因此造一木马,将士兵藏于其中。而特洛伊人不知是计,将木马当做战利品拖入城中,希腊人遂从木马冲杀出来,城垣不攻自破。
木马病毒的进攻方式与故事原型如出一辙――其通过自身伪装来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它悄潜伏在受害者电脑中,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式打开一个“后门”。破坏者可以通过这个后门随意进入受害者的电脑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其主机。
通常来讲,文件被盗取、密码被篡改这样“小偷小摸”的勾当,和木马病毒的破坏是分不开的。但木马病毒与一般的病毒在传播方式上存在着极大差异――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会"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
蠕虫病毒的风格可以用“简单粗暴”来概括――它“毒”如其名:像虫子一样大量繁殖,疯狂复制自身。一般情况下,它们会尽量多的感染电脑和占用系统、网络资源,最终造成PC和服务器负荷过重而死机,并使系统内数据混乱。而有些擅长“绣花”的蠕虫病毒在删除和破坏数据时甚至不会让你立刻发现!著名的爱虫病毒和尼姆达病毒是蠕虫病毒家族的代表。当然,这一次的“永恒之蓝”也能“名留史册”。
木马的研发与部署较蠕虫病毒相比相对简单,而且它能够确确实实偷到用户的“真金白银”(比如盗号),因此颇受黑客们的青睐。蠕虫病毒的研发周期较长,对黑客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爆发的频率远不及木马。既要防小偷小摸,也要战江洋大盗。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网络用户们还需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光明网记者毕孝斌)
木马病毒是谁发明出来的?
木马(Trojan)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传说(荷马史诗中木马计的故事,Trojan一词的本意是特洛伊的,即代指特洛伊木马,也就是木马计的故事)。 “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木马”与计算机网络中常常要用到的远程控制软件有些相似,但由于远程控制软件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隐蔽性;“木马”则完全相反,木马要达到的是“偷窃”性的远程控制,如果没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话,那就是“毫无价值”的。 它是指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服务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使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 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而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并被控制端连接,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例如给计算机增加口令,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序对用户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用户很难在中毒后发觉。
木马病毒为什么叫特洛伊木马呢?有什么来历吗?
传说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9年后,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简称“木马”,据说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木马屠城记》。古希腊有大军围攻特洛伊城,久久无法攻下。于是有人献计制造一只高二丈的大木马,假装作战马神,让士兵藏匿于巨大的木马中,大部队假装撤退而将木马摈弃于特洛伊城下。城中得知解围的消息后,遂将“木马”作为奇异的战利品拖入城内,全城饮酒狂欢。到午夜时分,全城军民尽入梦乡,匿于木马中的将士开秘门游绳而下,开启城门及四处纵火,城外伏兵涌入,部队里应外合,焚屠特洛伊城。后世称这只大木马为“特洛伊木马”。如今黑客程序借用其名,有“一经潜入,后患无穷”之意。
木马病毒名字是来源于特路易木马吗
木马(Trojan),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控制端,另一个是被控制端。木马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传说(荷马史诗中木马计的故事,Trojan一词的特洛伊木马本意是特洛伊的,即代指特洛伊木马,也就是木马计的故事)。“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主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主机。木马病毒的产生严重危害着现代网络的安全运行。